一、为什么医院的化验结果与血站的检测结果不一样?
我们在组织公民参加无偿献血时,往往有部分献血检测不合格者,在医院检验时却是正常的,为此不少人寻问这是为什么?
检验目的的不同,决定了血站与医院采取措施的区别:献血者的血液检查是为了保证用于临床的血液安全、有效,力求将不合格的血液百分之百检出;而医院对病人的血检是为了对疾病的确诊正确率达到百分之百。因此,国家对这两种情况的检验方式、方法就做了不同的设计:
1、为了保证用血者的身体健康,卫生部为采供血机构制定的献血者的各项血液检测标准,比医院给病人定的标准要严格得多,要求检验试剂的灵敏度高,即检测出最弱阳性标本的能力要强,但这样一来,便增加了出现假阳性的可能性。因此会出现采供血机构某项目检测为阳性,而医院检验为阴性的结果。
2、有些献血者在采血机构验血时,某项血液指标定为不合格,并不一定是得了这种传染病。比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(ALT),睡眠不好、劳累、饮酒等都能影响它的检验数值,所以就可能出现献血检测异常,而在医院检测或者隔段时间检测往往却是正常的这一现象。
3、有的项目,虽然检验针对的是同一种病原体,但检测项目却不同,血站是针对该病原体的抗体进行检测,而医院是针对该病原体的抗原进行检测的,两者不宜比较。
4、其他原因,比如,虽然是一样的试剂但为不同批次、每个人的个体差异、检验设备的不同、人员、操作、环境、时间等等因素均可能造成检验结果的不同。
综上所述,造成医院的化验结果与血站的检测结果不同的原因有很多,这在各地每年都有很多类似情况发生。血站的结果仅供参考,不作疾病诊断依据。如果血站检测为阳性而医院化验为阴性时,并不能说明你已经(或没有)被某种传染因子感染或得了传染病,这时也不必紧张,可以过一段时间后再到医院检查一次,以确保健康。
二、血液是如何储存的?
血液的储存有严格的要求,血液储存需要使用专用的储血设备,如储血冷藏箱(库)(2~6℃)、低温冰箱(库)(≤-18℃)、超低温冰箱(≤-65℃)、速冻冰箱(≤50℃)、血小板震荡箱(20~24℃)等。不同血液成分对储存温度要求不同,血液必须在规定的温度范围之内储存。血液储存区域必须整洁、卫生。
三、为什么建议献血400毫升?
从献血者健康角度看 :
1.安全献血量: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》的规定,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ml,最多不超过400ml。这一规定是基于对献血者健康的考虑,确保献血后能够迅速恢复,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。
2.生理活动无影响:人体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8%,对于体重在50公斤以上的成年人来说,其血液总量约为4000ml。因此,一次献血400ml只占总血容量的10%左右,献血后能很快恢复,对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不会产生影响。
3.促进血液再生:对于符合条件的献血者来说,一次献血200毫升,不足体内血液总量的5%,由于量少,并未触及到体内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。而如果一次献血400毫升,更能触及到体内的调节系统,促使暂存于肝、脾等器官内的储存血液参加到血液循环中去,刺激新鲜血液再生,降低血液粘稠度,效果更加明显。
从临床用血需求角度看 :
1.提高输血效果:一次献血400毫升,更有利于成分血的分离、保存和使用。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,但临床上一些患者需要的不是全血,而只是血液中的某一成分。所以,除了鼓励一部分献血者进行成分献血以外,血站也会将其他献血者们捐献的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成分,根据缺啥补啥的输血要求输到需要的患者身上。
2.减少输血风险:在输血量不变的情况下,多人份的输血会增加感染的几率和输血反应的发生率。一次献血400毫升,意味着受血者接受400毫升一袋的血液比接受2次200毫升的血液,发生输血免疫反应、传染病的几率要少一倍。如果某一病人需要输血800毫升,而献血给他的无偿献血者一次性只献了200毫升,那这位病人就需要接受4个献血者的血液。如果献血给他的无偿献血者一次性献了400毫升,那这位病人只需接受2个献血者的血液,致敏源减半,从而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几率和输血传染病的风险。
从社会层面看 :
1.节约医疗资源:一次献血400ml可以减少临床医务人员的配血工作量和难度,降低因配血引发的输血事故或隐患。同时,也可以让患者在输血前的血液交叉配血等治疗费用减少不少。
2.推动献血事业发展:鼓励献血者捐献更多的血液有助于缓解临床用血紧张的状况,推动献血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。
综上所述,血站建议献血400ml是出于保障献血者健康、满足临床用血需求以及提高输血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等多方面的考虑。当然,最终献血多少,还是应该根据每位无偿献血者的身体综合情况,按照献血者的意愿来决定。血站工作人员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一个献血量的建议。
四、用血注意事项:临床输血知识问答
1.取血需要和输血科核对哪些信息?
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共同核对患者信息、交叉配血单、血袋标签等内容,并仔细检查血液质量,不要忘记核对发血时间。确认无误后电子签名。
2.输血“三查八对”有哪些内容?
护士在病人床前应严格、认真履行“三查八对”程序,即查血的有效期、血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;对姓名、床号、住院号、血袋号、血型、交叉配血实验结果、血液种类和剂量。所以输血前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进一步仔细核对有关信息,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,将血袋号条码张贴于取血单,输血者和查对者双签名,在重症护理记录和HIS系统输血单记录。
3.同时输入两种血制品,应该先输哪一种?
按照血液成分离开输血科的保存环境状态下,有效成分失活快慢来说,一般输注顺序是血小板→冷沉淀→血浆→红细胞。
4.全血和红细胞的输注和护理
严格掌握输注时间,先慢后快,输注时间一般不超过4h;洗涤红细胞应尽快输注,必须在2h内输完,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,只能在4℃冰箱保存24h;红细胞内不能加任何药品,尤其是乳酸钠复方氯化钠注射液、5%葡萄糖液或5%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,否则会发生凝固、凝集或溶血;对于有ABO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应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,幼儿也尽可能输注洗涤红细胞;骨髓、血干细胞、脐带血移植病人输血有特殊要求,应特别注意。
5.血小板的输注和护理
保存条件为20~24℃,轻轻振荡;因血小板功能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,所以取回后应立即输注(输注前将血袋混匀,切忌剧烈摇动,以防血小板损伤),以病人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,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;用输血器输注;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,应在常温(22±2)℃下保存,并每隔10min左右轻轻摇动血袋,防止血小板聚集,不能放冰箱暂存;ABO血型同型输注,Rh阴性患者如有条件应输注Rh阴性血小板;骨髓、血干细胞、脐带血移植病人输注血小板有特殊要求,应特别注意。
6.血浆的输注和护理
保存条件为-20℃以下,融化后应尽快取回;输注前必须检查血浆外观,正常应为淡黄色半透明液体,如颜色异常或有絮状物则不能输注;新鲜冰冻血浆应尽快输注,以避免血浆蛋白变性和不稳定的凝血因子丧失活性;输注速度一般为5~10ml/min;用输血器输注;新鲜冰冻血浆一经融化不可再冰冻保存,如因故融化后未能及时输注,可在4℃冰箱暂时保存,但不能超过24h;血浆原则上需同型输注;骨髓、血干细胞、脐带血移植病人输注血浆有特殊要求,一般输注AB型血浆,应特别注意。